-
嘉黎县:娘亚牦牛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
那曲地区嘉黎县立足娘亚牦牛特色资源优势,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市场主体,以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牧户”为核心运营模式,全力推进娘亚牦牛“千头万亩”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,有效提升牧业产业规模化、标准化发展水平,带动农牧民合作组织和牧户稳定增收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 (一)创新产业协作模式,激活牧业发展动能。2022年,嘉黎县依托那曲市牧发公司和嘉黎县娘亚公司两大平台,启动娘亚牦牛“千头万亩”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。该项目打破传统分散养殖模式,构建起“公司引领、基地示范、合作社组织、牧户参与”的紧密协作机制。市牧发公司负责统筹资金资源、提供技术支持和对接外部市场,县娘亚公司专注于牦牛品种改良、养殖标准制定和初级产品加工,各农牧民合作社则具体组织牧户参与基地日常养殖管理、草场维护等工作,形成从草场规划到牦牛养殖的全链条标准化体系。基地建设过程中,严格遵循草畜平衡原则,通过科学划分轮牧区域、推广人工种草技术、建设青贮饲料储备库等措施,既保障了牦牛养殖的饲料供给,又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,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。标准化养殖模式的推广,让传统牧业逐步摆脱“靠天吃饭”的困境,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 (二)延伸产业链条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为破解“养殖规模扩大但效益不高”的产业瓶颈,嘉黎县在推进养殖基地建设的同时,着力延伸娘亚牦牛产业链条。2023年,县娘亚公司联合那曲市相关企业建成牦牛肉初加工车间,引进自动化分割、真空包装等设备,对出栏牦牛进行标准化加工,开发出冷鲜肉、风干肉、牦牛肉酱等系列产品。同时,当地积极推进“娘亚牦牛”地理标志产品认证,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参加区内外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,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。针对牦牛副产品,还探索开发了牦牛奶酪、牦牛绒制品等,进一步挖掘产业价值。产业链的延伸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,还为牧户提供了更稳定的销售渠道和价格保障,推动产业发展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质量效益提升”转变,让特色资源真正转化为富民资本。 (三)强化利益联结,共享产业发展红利。项目始终将农牧民利益放在首位,通过多种方式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,确保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。牧户可通过草场入股、牦牛托管等方式参与基地建设,按照入股比例获得年度分红;合作社组织牧户参与基地养殖、草料收割、产品包装等工作,按劳取酬,日均务工收入稳定在合理水平;县娘亚公司与合作社、牧户签订长期收购协议,以高于市场价5%-10%的价格收购符合标准的牦牛,有效保障养殖收益。此外,基地优先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,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,通过开展养殖技术、加工技能等培训,帮助其掌握一技之长,实现稳定就业。随着产业的持续发展,农牧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,从单一的畜牧业收入向“分红+务工+销售”多元收入转变,生活水平显著提升。村集体经济也通过合作社积累不断壮大,为乡村道路硬化、饮水安全、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等民生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,乡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。 (四)完善支撑体系,夯实产业发展基础。为保障娘亚牦牛特色产业稳健发展,嘉黎县持续完善产业支撑体系。在政策支持方面,出台专项扶持政策,对参与基地建设的合作社和牧户给予养殖补贴、贷款贴息等支持,降低产业发展成本。在技术服务方面,组建由畜牧兽医、草原生态等领域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,定期深入基地和牧户家中,提供牦牛养殖、疫病防控、草场管理等技术指导,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。在基础设施方面,投入资金完善基地水、电、路等配套设施,建设标准化养殖棚圈、兽医室、草料库等,改善养殖条件。同时,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,开展娘亚牦牛品种改良研究,提升牦牛生长速度和产肉率,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。 通过一系列举措,嘉黎县娘亚牦牛特色产业已成为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,不仅推动了传统牧业的转型升级,更让农牧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,为那曲地区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实践。
2025-06-30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